二甲醚俗稱甲醚,英文縮寫為DME,溶于水、乙醇、汽油、苯以及丙酮等,是一種無色可燃性氣體或壓縮液體,是重要的化工原料,用于許多精細化學品的合成,可替代部分氟氯鹵代烴用作汽溶膠噴射劑和制冷劑。 二甲醚最大的潛在用途是作為城市煤氣和液化石油氣的代用品,更具戰略意義的是二甲醚可替代油品作為汽車燃料。 二甲醚作為民用燃料氣有以下優點:貯存壓力小于LPG貯存壓力,可以用現有的LPG罐盛裝,不需任何改裝;與LPG灶具基本通用,使用方便,不需預熱,隨用隨開;二甲醚液化氣組成穩定,同等溫度下,二甲醚飽和蒸汽壓低于LPG,因而其貯存、運輸比LPG更安全;二甲醚在空氣中爆炸下限比LPG高1倍,因此在使用過程中,二甲醚比LPG更安全;二甲醚的預混氣熱值及理論燃燒溫度均高于LPG,二甲醚燃燒熱效率比LPG高。另外,LPG燃燒后的殘余量一般為5%,若采用10%二甲醚和90%LPG摻燒,LPG中殘液部分將被一同燒掉,使液化氣燃燒得更安全。 當今,世界范圍內都在研究開發未來汽車代用燃料。研究表明,二甲醚具有很好的燃燒效果。常規發動機代用燃料如液化石油氣、天然氣、甲醇等的十六烷值都小于10,只適合于點燃式發動機,而二甲醚的十六烷值大于55,具有優良的壓縮性,非常適合壓燃式發動機,是柴油發動機理想的替代燃料。 以二甲醚為基礎原料配制的環保制冷劑,具有無毒無害、安全可靠、化學性能穩定,單位容積制冷量大,流動阻力小,在常溫和低溫范圍內壓力適中,熱效率高等優點,是一種很有前景的氟利昂長期性替代物。 2004年,世界二甲醚總的生產能力為21萬噸/年,產量達21萬噸,需求量17萬噸。 由于二甲醚既可以代替LPG,又能夠作為汽車燃料代替價格日益高漲的成品油,同時還能作為制冷劑與氣霧劑拋射劑使用,使得二甲醚的市場需求潛力十分巨大,自2003年起,在世界范圍內,二甲醚的建設已經成為熱點,一些大型二甲醚裝置已在建設與規劃之中。 同時,據不完全統計,目前我國國內在建和宣布要建設的二甲醚產能也已超過300萬噸/年。 二甲醚用于LPG摻燒,我國每年就需要可以百萬噸計。 二甲醚作汽車燃料,我國就需要量高達千萬噸之巨。 國內二甲醚生產起步較晚,規模較小,2002年總生產能力僅為3.18萬噸/年,產量約為2萬噸左右。而近年來我國二甲醚產能迅速增長,2006年已達30萬噸/年。 有關具體的需求分析,詳見本公司的二甲醚市場需求分析報告。
|